Berliner Philharmoniker 03.Nov.2017
Conductor: Sir Simon Rattle
Igor Strawinsky
Petruschka (revidierte
Fassung von 1947)
Unsuk Chin
Chorós Chordón,
Auftragswerk der Stiftung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Uraufführung
Sergej Rachmaninow
Symphonie Nr. 3 a-Moll op. 44
賽門拉圖指揮柏林愛樂的最後一個樂季,再次帶領樂團去亞洲巡演,可惜這次沒有台灣的行程。要讓台北的樂迷傷心了。這次巡演一同以往有兩套曲目,我聽的是第二套俄國大部頭的作品+長居柏林的韓國作曲家Unsuk
Chin獻給賽門拉圖的新作品。讓拉圖帶著樂團去首爾演出自己的作品,Unsuk
Chin大概算是奠定了繼今年百歲誕辰的Isang
Yun之後另一位國際級韓國作曲家的地位了。
但這次最期待的還是史特拉文斯基的彼得洛西卡和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三號交響曲。彼得洛西卡的音樂是Stravinsky中我最喜歡的,這次第一次聽現場,算是把早期三大芭蕾集滿了(火鳥現場聽過Berliner
Philharmoniker和Deutsches Symphonieorchester,春之祭則是聽呂紹嘉指台灣的NSO和Orchestre
de Paris)。Rachmaninov的第三號交響曲也是這場音樂會之前沒聽過現場的,這場一次集了兩點實在很划算(咦是這樣算的嗎?)
在回到音樂本身之前,還得額外提一下這次音樂會的導聆是Götz
Teutsch,好久沒聽他的導聆了真的很懷念。每次感受到已經退休的他對音樂滿滿的熱情就覺得音樂絕對是一輩子的。
首先是上半場的彼得洛西卡,樂手入座時看到難得都是愛樂一軍的堅強陣容!小提琴Daishin
Kashimoto和Daniel Stabrawa坐一第一排,大提琴是Bruno
Delepelaire和Martin Lohr。長笛是Emmanuel
Pahud, Jelka Weber加上目前聽過最厲害的短笛Egor Egorkin,Oboe是Albrecht
Mayer,豎笛是Wenzel Fuchs,法國號Stefan
Dohr。雖然陣容堅強,但整體來講彼得洛西卡演得不算好,如果說木管感覺全部都感冒的話,Wenzel Fuchs大概是重感冒,連solo都吹得超小聲,帕胡德一直有雜音,彼得洛西卡開頭吹得莫名其妙得爆,英國管solo還大走音。銅管偶有小差錯。很多時候都讓我不禁懷疑他們是在試譜嗎?賽門拉圖無論速度還是很多重音都讓人很不喜歡,據說他很喜歡Stravinsky的音樂,但如過看過Stravinsky的自傳和聽過他自己錄的作品全集的話,就知道這大概會被Stravinsky討厭。不過拉圖背譜指算是很有誠意,雖然我常常也搞不太懂他倒底在指甚麼。不過音樂本身還是很厲害,樂團本身也還是有一定的水準,所以還是有些讓人起雞皮疙瘩的地方啦!
中場過後是Unsuk Chin的新作品Chorós Chordón 首演。Götz Teutsch說他聽了兩次彩排和總彩排,雖然樂手都對作品本身相當懷疑(畢竟都要用一些稀奇古怪的方式來演奏樂器),但他認為這是一首非常美的作品,採用完全不同的美學觀,是一種無中生有的宇宙音樂。基本上的確是一首不難入耳的現代音樂。短短10分鐘左右的音樂,有時把眼睛閉上來聽其實氣氛還滿不錯的。剛來德國的那一年聽了很多當代音樂,每首作品都只聽那麼一次,聽進去的少,流逝的多,同一首作品也難得有機會能聽到第二次。在本曲演出的時候回想起這些,不禁又再次問一下自己,現代音樂到底為何而創作,而我自己該創作嗎,為我自己?
下半場第二首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交響曲,明明就是一首40分鐘的曲子,還是覺得一個莫名其妙就演完了,沒留下甚麼印象,更加深了樂團正在試譜的錯覺,很多時都都沒在一起,有段Jan Schlichter木琴的快速音群似乎和樂團整整差了一個16分音符。速度非常非常不習慣,很多很多突快或突慢的段落,讓人覺得音樂整個很不平順。以前聽拉圖指史特拉文斯基的錄音就覺得無感,現在再次證明拉圖的俄羅斯音樂真的不對我的口味,不過下個樂季正港的俄羅斯人Petrenko就要來帶柏林愛樂了,希望他能帶來滿滿的史克里亞賓普羅高菲夫蕭士塔高維契這些俄國經典。所以拉圖掰無憾,祝大家最後的亞洲巡演順利。
不過亞洲巡演的另一套曲目有布拉姆斯第四號,雖然我沒聽到,但根據經驗他的布拉姆斯還滿值得聽的。
_
Keine Kommentare:
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