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ernowitz – »an alte,
jidische Schtot
05.Nov.2017
Udo Samel Sprecher
Noah Bendix-Balgley Violine
Marlene Ito Violine
Naoko Shimizu Viola
Sennu Laine Violoncello
Wenzel Fuchs Klarinette
Alan Bern Akkordeon
und Klavier
Cordelia Höfer Klavier
Götz Teutsch Programmgestaltung
Musik: Klezmer, Max
Bruch, Sergej Prokofjew, Dmitri Schostakowitsch, Ciprian Porumbescu, Joseph
Achron, Alexander Krein u. a.
Text: Paul Celan, Rose Ausländer, Nora Gray,
Georg Drozdowski, Karl Emil Franzos, Leopold von Sacher-Masoch, Josef Burg, Zvi
Yavetz u. a.
匈牙利的Debrecen, 大概是我去過最靠近Czernowitz的地方
愛樂沙龍是柏林愛樂前大提琴首席Götz Teutsch 設計的一系列節目。每次都圍繞不同的主題,十幾年下來已經成為一個相當受人歡迎的音樂會形式。本次主題Czernowitz 辦了三場場場爆滿,我去聽的最後一場票賣完就算了,連節目單都買不到,真的很可惜,很多都不知道是甚麼曲子。本週除了聽到Teutsch 為兩天前的音樂會做導聆之外,今天開場前他又親自再上台一次告訴大家這次的彩排有多麼的美好,音樂家簡直是把整個舞台搬到了20世紀初的東方城市Czernowitz。
老實說我也在節目開始前google了一下,才知道原來這個現在屬於烏克蘭的城市從19世紀末的繁華,歷經了20世紀初的戰亂和20世紀中的政治交替,現在有的只是號稱哈布斯堡王朝的東方維也納那個輝煌世代的回憶。那個時代的Czernowitz 街上充滿了商人,各種報社,大量的貿易,猶太人、德國人、羅馬尼亞人、巴爾幹和土耳其人混居其上,Yiddish音樂
(Klezmer)與西方古典交會,就像Teutsch 開場前特別說的,所以這次音樂會的演奏者來自七個國家,也是個文化的大交流。
當天Klezmer是由兩位美國人,一個是當今柏林愛樂的solo小提琴之一的Noah
Bendix-Balgley 與Alan Bern 的手風琴與鋼琴攜手演出。之前對於Klezmer的認識是因為朋友介紹而聽過Klezmer重奏團的CD,還有一些名為Yiddish dances的管樂作品,沒有太多感動,只留下那是“有很多的近東元素的音樂“這樣的印象。這次聽一流的音樂家現場演出(不知道兩位某幾首到底是背譜還是即興),美的地方令人屏息,哀愁之處又讓人流淚,讓人對Klezmer完全改觀。
愛樂沙龍最特別的地方就是有個朗讀者會在中間穿插各種文字。像是大鋼琴家魯賓斯坦在20世紀初到那演出的回憶錄,在沙龍當天也占了十來分鐘的篇幅,非常有趣。以Czernowitz
這樣一個猶太人聚集的地方做主題,文字的部分當然也少不了幽默的猶太笑話,讓大家笑完之後立刻接上輕快的音樂 ,氣氛非常好。這次音樂會還很有趣的地方是有美國人Alan Bern 和德國人Cordelia
Höfer 兩個人彈鋼琴。不同的人彈同一台鋼琴,音色竟也能夠差很多。
中場休息後,文字到了20世紀的20年代,氣氛轉暗,城市風華已過,接到普羅高菲夫的Overture on Hebrew Themes,一首普羅高菲夫自己不怎麼重視但卻很讓人喜愛的作品。至少是首我從大學時代就非常喜歡的作品。柏林愛樂的首席Wenzel
Fuchs擔任豎笛,他星期五的感冒似乎沒有完全好,聲音還是整個不太有穿透力。整首曲子感覺還需要再磨練磨練,聲部之間的平衡不是非常好,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座位在右側的緣故,大提琴整個被鋼琴琴蓋擋到所以聽起來好像被隔離一樣。一首我這麼喜歡的曲子這樣實在有點可惜,但也算是終於見識到本曲的現場演出了。普羅高菲夫之後又彈了幾首鋼琴曲,最後以蕭士塔高維契著名的鋼琴三重奏作結,整體來講算是相當有水準的演出了。
大概三小時左右愛樂沙龍,從週日下午四點開始,到晚上七點結束剛好吃個晚餐,在美好的音樂後還能享受剩下的周末時光,我想這大概就是為什麼這一系列音樂會這麼成功的緣故了。
__
Keine Kommentare:
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