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3.2019 (Fr.)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Sir Simon Rattle Dirigent
Camilla Tilling Sopran
Magdalena Kožená Mezzosopran
Mark Padmore Tenor
(Evangelist)
Andrew Staples Tenor
Georg Nigl Bariton
(Petrus, Pilatus) (für den erkrankten Christian Gerhaher)
Roderick Williams Bariton
(Christus)
Peter Sellars Regie
Rundfunkchor Berlin
Simon Halsey Chor-Einstudierung
Johann Sebastian Bach
Johannes-Passion BWV
245
拉圖向來少碰巴哈的東西,一碰就是兩首曠世巨作:馬太受難曲和約翰受難曲。這幾年與導演Peter
Sellars合作,把柏林廣播合唱團抓來當演員+歌者,把柏林愛樂廳當舞台,演起這兩齣神劇強勢轟(廣)動(告)了柏林的音樂界。這次就來看看繼2014首演後再度製作的聖約翰受難曲。
樂團是集中坐在舞台的右手邊偏後方,留下舞台的左半邊和中間給歌者和演員的走位。開場的時候長笛首席Dufour和雙簧管首席Kelly站在左手邊遠離樂團,長笛二部Hasel和雙簧管Wollenweber則在右手邊與樂團站站一起,等於是用木管把站在中間的合唱團給夾住。可以理解拉圖想要製造一種渾圓的音響效果,可是高音木管的凝聚力就分散了些。柏林廣播合唱團要邊唱邊做動作其實滿累的,動作要整齊也很困難。當天可惜的就是沒有字幕,雖然劇情其實很單純,但很多時候沒有辦法把歌詞與音樂對上還是覺得有點缺憾。
樂團與歌者當天的表現都很棒,整曲也真的有很多非常美的地方,像是第七段雙簧管重奏與Kožená 獨唱,第九段長笛重奏和Tilling 的獨唱,都非常感人。Padmore 的聲音也是沒話說的清澈令人喜歡。整晚就是這樣非常渾圓融洽的過了。整齣神劇有了舞台效果,的確讓很多文字的內容生動了起來,內心戲也能更深刻的透過手勢與動作表達。可是我心裡還是有些但是,大概就是我雖然喜歡巴哈但真的不是他的忠實粉絲。整場長達兩個半小時的神劇聽到最後大概真的是美到麻木了,雖然仍覺得美,但只想跟自己說,我接下來三個月都不想聽到巴哈的音樂。
還好當天的音樂會結束後有個朋友的大型生日趴踢,當晚請來的DJ還是電音界的天王Dr.
Motte和Westbam。經歷這完美的反差後,總算平復了因為專心聽完整齣聖約翰受難曲後失衡的樂感。
Keine Kommentare:
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