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Vasily Petrenko Dirigent
Michael Barenboim Violine
Franz Schubert
Ouvertüre der
Bühnenmusik zu Rosamunde, Fürstin von Zypern D 797
Arnold Schönberg
Konzert für Violine
und Orchester op. 36
Michael Barenboim Violine
Maurice Ravel
La Valse
Daphnis et Chloé, Suite Nr. 2
雖然說幾年前聽祖賓梅塔的音樂會沒有特別喜歡他,不過那場他畢竟是演出非常難指的布魯克納,這次想說再來看看他。可惜到場之後才發現原來他也生病了無法來,請了目前利物浦愛樂的俄裔首席指揮Vasily Petrenko來代打。不過這位Petrenko和下個樂季將任柏林愛樂音樂總監的Kirill Petrenko沒有親戚關係,請大家不要誤會又是一個指揮大家族。年輕的Vasily
Petrenko今天第一次指揮柏林愛樂,還是代打。這種機會要不是如同伯恩斯坦當年代打Bruno Walter般一戰成名,就是一戰失利與柏林愛樂說謝謝再見。
第一首Rosamunde 序曲是舒伯特當年在極短的時間限制下迅速譜就的音樂,但是可以算是他相當著名作品。開場的行板Petrenko的速度非常緩慢,到了有點拖泥帶水的地步。他左手的指揮相當不精準,常常不知所云,我心裡就在想說才開頭就給觀眾一個這麼差的印象,之後的音樂會該怎麼辦,大概才兩分鐘就要與柏林愛樂說謝謝再見了。沒想到行板之後的Allegro vivace突然整個像是醒了一般,變成非常爽朗燦爛的快板,只要有完美的速度,這種不算太難的曲目,柏林愛樂這種樂團根本就能自己昇華出令人讚嘆的音樂,雖然Petrenko的左手仍然惱人,至少整個樂團是非常好的,全曲最後燦爛的結尾也真的是音樂會非常好的開場白,所以可以感受到觀眾其實還是很喜歡的。

第二首是荀白克艱鉅的12音列小提琴協奏曲。當年這首作品問世的時候還上報紙,不同的小提琴家辯論這首到底有沒有辦法演奏。相較於同為第二維也納樂派的貝爾格的小提琴協奏曲,荀白克這首除了對演奏者之外,對80年後的聽眾也仍然非常有挑戰性。即便現在的耳朵早已習慣這種不和諧的東西,不再聽只音符,而能改聽音樂的表現性,35分鐘下來,還是被丹尼爾巴倫波因的兒子米謝爾巴倫波因轟炸得非常勞累。大概是因為樂曲太難,樂團和獨奏間的對話幾乎聽不見,感覺是兩個世界。即便在音樂會前已經重新把錄音聽過好幾遍,整個協奏曲還是沒甚麼驚豔不會想再聽,不像貝爾格的協奏曲比較有感染力。Encore時巴倫波因演奏了一首速度緩慢沒甚麼特色的現代作品,又不算短,他身為當代少數荀白克協奏曲的詮釋者,這首Encore感覺像是對觀眾不理解荀白克的抗議。
上半場的曲目可以說是第一和第二維也納樂派的代表,銜接下半場的兩首拉威爾兩首最受歡迎的印象派作品可以說是相當突兀,尤其拉威爾對於荀白克音樂的反感,這樣的組合乍看之下的確很奇怪。不過細想,拉威爾一直都很喜歡維也納圓舞曲,像是他在la valse之前就寫過了”高雅與感傷的華爾滋”(valses
nobles et sentimentales)的鋼琴和管弦版本。下半場的第一首la valse (華爾滋),就是向維也納致敬的作品,這樣銜接也算是非常有趣。

戴雅基烈夫的小相
La valse是一首有趣的舞曲作品。他有經典的維也納圓舞曲風格,卻被拉威爾的配器法包裝。當初拉威爾找把這首拿給戴雅基烈夫的俄國芭蕾舞團,卻被戴雅基烈夫打槍說這是一首大師之作但不是芭蕾。我覺得最有趣的是開頭,只以低音演奏華爾滋的旋律片段,彷彿像是在夜間前往舞會的路上,在快要到達會場前,已經能聽到遠方傳來一些旋律和歡笑,只是聽不清楚,直到越來越近,各種動機越來越明確,然後走進了建築物,節奏與旋律都已經清晰可辨,然後打開舞廳大門的時候就能看到人眾身著華服,隨著音樂的起伏而轉動。然後數種華爾滋主題片段紛紛呈現,轉圈的速度越來越快,圈子越繞越大最後以一種混亂的方式把各種主題隨著話語與笑意融合成為一個巨大的音樂漩渦,最後在輝煌燦爛的高潮中結束這首曲子。Petrenko的速度非常好,結果和上半場的舒伯特一樣,只要速度完美不造作,隨著音樂的方向去帶領樂團,讓樂手盡情發揮自己本身就非常好的聲音,這種本身就非常討喜的作品就會贏來觀眾巨大的掌聲。

達芙妮芭蕾當年的服裝草稿
最後的達芙妮與克羅埃組曲也是這樣的一個作品,中段Mathieu Dufour的長笛solos非常穩,可圈可點,可惜我覺得相較之下Emmanuel Pahud比較會"ㄙㄞㄋㄞ",比較會在獨奏的細節上做些吸引人的圈套。兩位長笛首席可以說是各有千秋。結尾的部分由於管樂都是非常high的片段,所以弦樂難免有點被吃掉有點可惜。不過由於Petrenko的速度真的很好,整首還是從頭到尾讓人聽得非常滿足,是一場令人滿意的音樂會。
整體來說Vasily Petrenko這個聖彼得堡出生的指揮家的速度感很好,很有sense很符合我對俄國指揮家的印象,可惜的就是他的手的技巧和其他好的指揮家就是差了一兩個檔次,即便他曾贏得指揮大賽,師事過泰密卡諾夫和楊頌斯,若是手的技巧沒辦法再提升的話,這輩子大概就只能指揮二流職業樂團了。
__